文艺学
当前位置: NBA线上开户【中国】有限公司 » 科学研究 » 发表论文 » 文艺学

方维规:“本真性”:民俗学的知识生产及其多重视野

发布时间: 2021-06-01




NBA线上开户【中国】有限公司

本真性:民俗学的知识生产及其多重视野

永逸土著之学·辅仁札记代序北京:九州出版社20211-19

 

方维规

 

早就拜读过永逸君赠送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等书着实让我这个民俗学的门外汉开了眼界因为是外行我是把这些书当闲书看的好像听谁说过,书未必一定要有意义,但要有趣自然是外行喜欢、喜欢听我带着极大的兴趣翻阅永逸,很多故事确实有趣凭直觉或学术嗅觉能够感到这些著作在民俗学中的意义肯定也不一般无论如何著述增加了我对民俗学亲近感可是没想到他让我为新著土著之学·辅仁札记作序让我颇感突然也很犹豫犹豫的主要原因是隔行如隔山为何让我作序他发现我著述兴趣浓厚作为朋友只得允诺权当再读些书写点读书心得

其实,我永逸的兴趣也有交结之处民间故事歌谣、儿歌、谜语民间文学文化,本来是我们做文学理论的人亦当关注的我来说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不敢像以前那样对待闲书三百多页的文字容量极大尤其是土著之学·导论,着实给人一种冲击感。他对中国民族学的历史发学科现状以及不同学说的评点,能见出见解多有批评和反思之语,让我长了不少但另一方面,我似乎也看到了当代中国民俗学多少有些有些灰暗之处。可不时不时大谈民俗学的本质,或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民俗学的底色主色对一个成熟的学科来说有些道理本当是不言而喻。能够让人窥见危机的,还有作者浓重的方法论意识,以及他颇为欣赏的民俗学固有也应该有的不随波逐流的反抗性特征。书导论中看到的是一种批判性民俗学,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当代中国学界批判性可以是空谷足音却是迫切的这大概也是我在阅读时慢慢觉得我们虽不在一个专业但颇有些共同语言的原因

中国学界的海外汉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海外的中国民俗学理当也是海外汉学的一部分在本书作者看来外人许多中国民俗学尚未得到中国同行够重例如大学颇多牵连司礼义Paul Serruys, 1912-1999、贺登崧Willem Grootaers, 1911-1999传教士学者1930/40年代在中国田野调查、民俗语汇研究成果,或司礼义早年在域外引起很大反响的中国民俗方言研究,在中国学界迄今湮没无闻。这种情形还有不少查阅一下国际汉学期刊双雄创刊1890年的通报Toung Pao创刊于1935《华裔学志》Monumenta Serica索引便得知不少珍贵的研究文献

德国东亚研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为开创柏林皇家民俗博物馆的东亚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汉学家葛禄博Wilhelm Grube, 1855-1908《北京民俗1901[1]的代表作,该作是18971898年秋冬之季在北京实地考察的成果,材料丰富翔实中国民俗学界对这部典范之作所知无几[2]究其缘由永逸认为主要是用法语、英语、德语等外文写作,多年来这些跨学科的研究典范不免让国内学人望而却步,少有涉猎并且中国民俗学在书写学科史时,基本上把外人的中国民研究置之度外,从而中国学中国民俗学外国学者中国民俗学两个天地针对这类问题,作者一再强调在野、内发、跨领域和世界性的民俗学,并重温柳田国男1875-1962曾倡导的一国民俗学,即一国民俗学世界的自有其合理之处,也是很有见地

正是缘于这一逻辑在作者眼里司礼义、贺登崧传教学者点面兼具的观研究带有暖意洞察心意的学问他们中国立足于方言(片)田野调查包括方言俚语、歌谣、谜语、故事等民间文学在内的诸多民所做观研究,实为地道的土著之学他们不但是由外入内的自家人——土著更是以独树一的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独特范式,从而成为研究中国民俗方言的杰出的中国民俗学家,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正是对那些被英雄遮蔽英雄的小人物关注,对在野并旁落故迹的考掘深描历史的掌纹成为作者近期研究的一大特色这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政治学甚嚣尘上时代绝对不只是耐得住寂寞所能形容

我不太相信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是一个散漫、随性的旁观者,我能见到的是一个有事业心责任感的学者焦虑和不安在他淡淡的忧伤和时隐时现的真切的哀痛中见出学人不随波逐流的矜持,往往也带着郁闷批判性有时不得不欲言又止永逸是在主张回归,回归民俗学之本源;他甚至宣称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本土当一部分民俗学者背离了司礼义、贺登崧这些老外所秉持的民俗学乃土著之学的根性,即愿意能够成为土著类土著学人土著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本真性从来就是民俗学的核心问题我受这本书的启发而想到的一些问题或明或暗与本真性有关本真性并不是不言自明的常常见仁见智的问题

土著之说密切相关永逸援引了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霍耐特(Axel Honneth1949- 认可理论Anerkennungstheorie,即认可先于认识霍耐特有过不少关于认可,他认可一种尊重行为认可对方是自己得到认可的前提惟有知道自己某种认可,才会有交往。因此认可认识他者和外部世界的先决条件这才会有司礼义贺登崧等传教士学者之认可欣赏在先的暖意的学问,才有他们的土著之学要达到这一高度人文地理学的倡导者段义孚论述过的注重情感纽带恋地情结Topophilia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恋地并不容易

作者借用柳田国男游客之学寓公之学来形容明恩溥(Arthur Smith, 1845-1932禄是遒Henri Doré, 1859-1931的著述,他们在华传教三十多年之久也叙写了中国民俗民间信。然而早期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学人把他们的著述看做感情用事之作不但充满偏见还过倚仗既有资料离事实太远本书作者列举这种居高临下的可以用来说明认可的重要性19世纪中期以后传教士在西方强权的庇护下来到中国不被认可他们一般而论,19的绝大部分中国人视传教士为不受欢迎的人,这种状况更由于大多数传教士笨拙的、自以为是的举止而急剧恶化——少量传教士的名誉之举除19世纪甚20纪的许多传教士之著述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得要领地、带倾向性地、仇视地贬斥中国人及其[3]

明恩溥为例他的中国人的特性1890[4]丑化鄙夷和非议中国人集大成之作其中有不少他与农民接触得的第一手材料但常见他在中国的愉快经验因而常把中国人喻为低人一等动物,如狗熊蜘蛛之类明恩溥很会写,也写得很形象曾评价一位著名的钢琴制造家,说他就像他的乐器一样——规矩,正直和高贵。在中国,能够遇到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基督徒和布道者,他对中国人的总体评价是毁灭性的他们缺乏的是人格与良心。[5]显然已经超出认可不认可的问题霍耐特认可理论的社会批判潜,在于他揭示出不公平的社会对于人间本应有的认可系统性漠视这一社会病理导致歧视侮辱排斥等痛苦经验19世纪的大部分传教士以高人一等的姿态俯视中国没有文化的异教徒,视其为未开化的土著。他们不可能被中国人认可为土著决不可能以土著的身份去研究,人们也不会指望他们拿出土著之学

当然,传教士也有各色人等特别不同时代精神会给他们打上总体烙印,比如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鸦片战争后的有着巨大区别。161718世纪的传教活背后没有政治力量为之张目传教活动的成败,一般取决于个人的处世能力和对异土的适应能力。后来那些仗西方强权传教不必再像利马窦Matteo Ricci, 1552-1610之辈毫无保留入乡随俗明恩溥禄是遒归入这类传教士司礼义贺登崧传教士则属于新的一代多少带着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 1880-1936《西方的没落》1918/22之感受来到中国,其暖意的学问自然是建立在认可中国文化的基础上

传教中还有Richard Wilhelm, 1873-1930那样的人不愿区分基督徒和异教1924年重回德国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五年但没给一个人洗礼,反而被中国文化所陶醉译释中国经典主要志业他不但成了世界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人们心目中的中国灵魂的卓越专家缘于回国后发表的轰动一时中国灵魂1926[6]。该书见长,作者所到之处见闻和民俗展现在读者眼前那是与明恩溥本截然相反中国人特性卫礼眼里中国本真性的基本特征安宁温和不是在现实中探索中国灵魂,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寻和发现孔子生活哲学的实现和证明曰在社会现实中寻找中国经典的兑现本来,孔子的些观点只是理想图景在卫成了事实实为理想图景的图解往往可在儒家思想找到出处注脚。中国灵魂不乏民俗描绘,但那不是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成果更谈不上中观研

空行

德语俗学Volkskunde一词出现在1780前后文字形式最早见于1782汉堡的旅行者Der Reisende今人通用的民俗学Folklore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是英国文化史家汤姆斯(William Thoms, 1803-1885)首先提出混合folk-lore出现在1846822伦敦的文学周刊《雅典娜神庙》The Athenæum一封信汤姆斯主张用这个英语来取代时人所用术语popular antiquities古风popular literature俗文学视之为the lore of folk汤姆斯的新造词借鉴了11世纪英语中的folklǡr古英lǡr大概意思是知识学说转化而来lore意为流传习俗Folk庶民特定群体的多半是口传知识和传统可称为Folklore汤姆斯认为这概念归纳格林兄弟尤其是雅各布·格林德意志神话》展现民间财富,他也想以此来概括一个的学科。

民俗学概念可追溯18世纪的德语区尤其是赫尔德(Johann G. Herder, 1744-1803民歌Volkslied民族心灵Volksseele民族信仰Volksglaube等概念的传播,以及搜集和编辑欧洲古老民歌Alte Volkslieder, 17751778/89出版民歌集Volkslieder这本第二版修订本在他去以后《民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Stimmen der Völker in Liedern, 1807之名重刊流传于世视为记录和收藏普通民众的传统和文化财富的最早尝试民俗文献的辑录和研究真正获得学术印记,要从1812问世的格林童话算起[7]所以现代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的从业人员回顾学科起源和发展时,一般都会说到格林兄弟Jacob Grimm, 1785-1863; Wilhelm Grimm, 1786-1859

格林童话无疑是最著名的德国文学作品之一翻译和传播仅次的世界文化经典之一研究文字早已汗牛充栋鉴于这部名著在其诞生之后的200一再解构甚至颠覆我想此机会重温一下妇孺皆知的格林童话追溯其诞生、流传、影响和评价就相关问题一点颠覆莫过于格林童话二次大战以后西德的命运有人指责格林童话对于纳粹暴行负有一定的责任;有人在翻检威廉二世时代的教科书后得出结论,格林童话在培养学生下意识的残忍带着民间血统格林童话最初版本中含有暴力恐怖还有人在有些童话中见出或明或暗的反犹倾向西德美占格林童话被清除出学校和书馆并运往国外,英曾长期不准发行格林童话批评之声一直延续至1970年代

与这种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毁灭性评判不同,另一解构主要围绕民间与文学的问题,即格林童话故事还是童话故事,前讲述人故事提供人,后则指创造和再创作的文学作品,二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格林童话的知识主体。此处解构带来对格林兄弟的双重批评,即质疑故事讲述人之乡民身真实性,同时否定故事文本的忠实性。埃利斯经典著作个童话的背后》John M. Ellis, One Fairy Story Too Many: The Brothers Grimm and Their Tales, 1983便揭示格林兄弟讲故事身份问题上的欺骗做法,比如有意隐瞒给他们讲了近40个故事的Dorothea Viehmann)的民族属性家庭出身虽然埃利斯是一个美国的德语文学专家,但有关真实性忠实性等问题拷问无疑更民俗学喜好民俗学家追踪故事源头讲究田野作业格林兄弟不懂现代意义上的田野作业请人到家里讲故事

在中国自百年前的歌谣运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发生始终受到外国学说程度不一的影响,本书作者亦提及格林兄弟之后不同时代西方和日本学者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论及民间故事,作者藉助司礼义的著述,转引了维索斯基(Albert Wesselski, 1871-1939)和兰克(Friedrich Ranke, 1882-1950)对格林兄弟诟病司礼义完全赞同两位文学史家和民俗学家的观点,即格林童话得到后世赞誉的德意志式童话风格,不是真正的民间叙事方式维索斯基编订纪的童话1925[8]格林之前的德意志童话1938[9],他格林童话的如判决本在情理之中民间传统有意的、极度鄙薄甚至歪曲使科学蒙受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维索斯基观点出现在注重方言、方音司礼义编订山西大同城南民间故事十五1946言中顺理成章也是针对格林童话兰克认为只要童话民间流传会用方言搜集记录童话亦当采用未被歪曲的方显然维索斯基兰克以民俗学家的身份在说话推崇原汁原味的民间童话

毫无疑口头传统民俗研究之肯綮我们也知道正是格林兄弟以其童话搜集、整理和研究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口头传统研究,但他们捕捉到乡民的声音转达给读者用的却不是方言从今天的民俗学立场出发维索斯基兰克的批评依然是有效的知识民族志ethnography of knowledge来看当代许多和研究口头叙事民俗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几乎格林兄弟也是有道理的然而,我们不能忘记19世纪民俗研究标准与今天的标准是有差异的。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批评19世纪的早期童话作家。维索斯基歪曲之说包括司礼义的赞应该是很超前的或曰是专家之言,因为1940年代之前民众区分口述者事作者和可以随意改动的共同财富[10]也不会思考谁歪曲谁的问题此外整个19世纪直至20世纪半叶,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绝大部分民俗搜集物掺假净化之嫌,包括格林童

更为重要的是在评判格林童话的时候,民俗学标准不是一标准比如一个文学史家或文学批评家会怎看呢格林童话问世二百周年2012之际,文学批评家比斯基Jens Bisky南德意志Süddeutsche Zeitung, 20. Dezember 2012, S. 14撰文说不是布伦塔诺加工了那些童话,这是文学史上的事故吗对于那些真正的童话之友来说去你的格林那些童话亏待了想象浪漫派名宿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 1778-1842在读完格林童话第一卷后,于1813116致信另一位浪漫派名阿尔尼姆Achim von Arnim, 1781-1831直言排揎格林童话我认为忠实的叙事不像话了有些地方也因此变得很无聊[11]布伦塔诺显然后来的民俗学家追求的本真性放在眼里他眼里未加提升的童话故事不仅结构混乱,而且单调沉闷意志浪漫文学家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也发现和收集、童话传说多半将之融入自己富有幻想创作,把民间故事加工成自己的作品,就像布伦塔诺在同一封信中所说的那样,他也能很忠实地讲述格林作品中最出色的20个故事,当然会讲得更看来标准和视角不同判断也会随之而变而对我们来说关键在于历史性查考人各有志的缘由下面我就梳理一下格林兄弟做了什么和为什么以便格林童话的产生和性质中找到这部作品的恰当定位

空行

俗称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 und Hausmärchen, KHM儿童与家庭故事接近英Childrens and Household Tales / Nursery and Household Tales1812问世二卷出版1815格林兄弟当时盛行的民族浪漫主义思潮海德堡浪漫派的領袖人物阿尔尼姆布伦塔诺三卷德意志男童的神奇号角Des Knaben Wunderhorn. Alte deutsche Lieder, 1805/08搜集民间歌谣。在过程中1806 他们开始关注和搜集民间童话此举并不只为了编写儿童读物而是更多缘于后人称之为民俗学以及语言学兴趣他们为此了不少童话方面的评说,并于1822出版了《格林童话注释集Anmerkungsband兄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语言学等科学研究打下基。另外威廉·格林还在1825修订出版了插图《格林童话精华版》Kleine Ausgabe收录50儿童阅读的童话此前版本并未产生多大影响1925圣诞节之际刊行的精美给格林兄弟带来巨大声誉

关于格林童话的研究文字可谓不计其数围绕格林童话的基础研究,更多出自民俗学,而非日耳曼语言文学《格林童话》共收入200多个故事,主要来自民间口头传说,因而常被看做民间文从第一版到1857的第七版即今人熟知的标准,历时45脍炙人口格林童话激发许多国家纷纷搜集和整理本民族地区的童话民俗研究口头叙事者那里挖掘故事。格林童话世界广泛传播和影响使得童话在许多语言中几乎指代各种民间故事、传说、寓言基本概念,而德语Märchen童话演变为故事的特殊形式可是《格林童话》本身却内容驳杂外,还有民间故事、趣事传说寓言等。今天的标准来看《格林童话》中只有约50纯粹的童话

诚然,我们很难拿童话概念简明定义不同视角对童话做出许多划分讨论格林童话暂且做出民间童话Volksmärchen艺术童话Kunstmärchen二分,或许是有意义的民间童话一般很久口头传说,后来才有书面形式艺术童话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格林童话中的雪白和玫瑰红Schneeweißchen und Rosenroth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童话格林童话究竟属于民间童话还是艺术童话对于这个问题至今尚有争议就迄今的研究成果而言将格林童话划归民间童话看来问题的较多童话专家更愿把格林童话定义为书面童话Buchmärchen即介于确凿口传民间故事艺术童话间的童话形显然,口传的民间童话变成书面童话本真性问题就会凸显而出格林兄弟追求本真性

童话尤其是第一卷基本素材收集格林兄弟的家乡哈瑙亦即黑森地域的口传故事在第二卷的导言中,格林兄弟一再宣称他们搜集的是真正的黑森童话,其源头是古代北方和原始德意志神话这里能够见出赫尔德的影响他早中古英格兰与德意志文学的相似性1777就已揭示童话的本质世俗的民间传说、童话和神话[……]几乎是民间信仰及其欲望所造就的人们不知幻想,因不解而信带着整个未扭曲的心灵,这是人类史家、诗人和哲学家的非凡素材看到了童话在他那个时代的双重意:一为文学表现形式一为历史研究的对象

格林兄弟在大学期间都学过法律这个学业后来没派上用场但其严谨充分体现于他们早期的童话搜集工作,尤其是哥雅各布修辞倾向于简洁特别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字逐句记下口头传说不做任何添加甚至张采用活生生的方言记录弟弟美感其实格林童话绝不只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相当数量的篇幅有其可以查考的书面文字格林童话18191857的第七版主要由擅长写作修订出版雅各布在这期间倾注于德语语法研究,较少关心童话出版事宜他的四卷本《德语语法》日耳曼语文学打下了基础

格林兄搜集一开始就带着学术研究的色调带着浓厚的神话和民俗兴趣毕生的语文学追求让他们尤其不断童话文本进行修改润色根据语言规范他们的喜来修订,比如插入成语和谚语对话取代间接叙述民间故事从一到另一地,从一个讲故事人到另一个讲故事人有所变化所以格林兄弟会把共同起源文书面版本与口头版本整合一起以求一个理想故事威廉·格林认为这些做法同数学意义上的精确性无即便最真实、最严谨的史书也不可能像数学那样格林童话一问就有争议,特别是对其中不少血腥色情甚至乱情节颇多声讨,这也是他们替换整篇童话增添新的童话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结果是个版本格林无一完全相同出一个版本都有新的加工介于民间童话艺术童话书面童话就此诞

《格林童话注释集1822出版百年之后,德国民俗学家尔特Johannes Bolte, 1858-1937和捷克斯拉夫语言学波利夫卡Jiří [Georg] Polívka, 1858-1933以格文献研究基点合作撰写五卷本《格林童话注释集1913/32看做著作的续写,迄今被视为相关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前文说及童话的定义博尔波利夫卡童话的定义是我们把赫尔德和格林兄弟之后的童话看做幻想编织成尤其展现魔幻世界故事不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关神奇故事,即便让人感到不可信,但多少会给人带来愉悦[12]也就是说童话是一种采用神异素材讲述的幻想故事通过术形式实现,这更能增添童话的价值

不少学者认为,格林兄弟的童话编订工作一开始就受到一个文学史研究的支配格林童话经历了各种过滤阶段而且方言讲述的童话被用普通德语做了整理加工民间童话中掺入许多民间体现是收集者讲述人的风格从而远离了口述传统倘若我们要为口头性文学再现辩护那就不能忘记文字文学的特点它常会过滤口头文学中的不少审美甚至伦理取向还有不符合语言规范和粗俗的东西。那是一种转化的口头叙事而且早已有之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甚至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就属于此类

如前所,自格林童第二版,主要是威廉·格林承担童话修订再版工作文本的编辑改写润色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确立Gattung Grimm迄今还在影响人们对童话的想换言之引人入胜的格林体叙述方式,后来的世界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提出格林之说的学者责备格林童话大歪曲民间童话的维索斯基在现今的童话研究中人们会说及格林,但维索斯基非难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格林兄弟曾一再强调,他们口传故事的态度谨慎极力如实再现情节保持童话天然质朴的面貌决不曲传统故事的内核他们的童话口传叙事传统本真性的证言无论是直接来自口传还是文字材料他们眼里这些民族诗性作品中散发原始德意志神话的余韵语言修饰和改动也不会童话故事的本真性排除在外

格林兄弟话研究的逐渐深入,其研究范围扩展语言及其历史、形式语法和词语,最创立了耳曼时也俗学的奠基对民俗学而言关键是要看到口头传统研究亦即他们对于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所起的关键作用民俗学田野调查口头传统等视角评判格林童话,定然是跛足的会让民俗学兴奋肯定是格林兄弟岁数小的同时代人舍恩Franz-Xaver von Schönwerth, 1810-1886。他在巴伐利亚宫廷做官也是著名的民俗搜集者。受到雅各布·格林、尤其是其《德意志神话》的启发1852年至1886巴伐利亚上法耳次家乡地区乡民的日常生活,民风传统穿着,搜集传说童话、趣闻、童谣和谚语1857-1859出版三卷本《上法耳次的习俗与传说》Aus der Oberpfalz. Sitten und Sagen,只是他的大量踏查成果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田野记录直到他去世没发表。

早在该著第二卷问世之后,舍恩有通信来往的雅各布·格林德国文学汇报Literarisches Centralblatt für Deutschland, Nr. 21, 22. Mai 1858, S. 336–337发表书评说:德国从未有如此细致丰富而且是倾听得来的搜集资料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雅各布·格林认为舍恩是唯一能够继承和他的弟弟事业的人《上法耳次的习俗与传说》第三卷出版之年1859,威廉·去世雅各布也在四年离世雅各布·格林不同,舍恩维特并不追统一的日耳曼民族文及其原始起源,专注于上法耳次的性。2009年,也就是林童话问世将近二百年之,舍恩维特未发表的文字雷根斯堡市档案馆被发现,其中有多半不为人知的500童话故事口传文字

1806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但也极大地激发了德意志民族意识格林兄弟民间童话始于1806 他们整个文学生活与渴望形成德意志民族认同感密切相关他们德意志浪漫民族文学想象浪漫以其寻求自身文化复兴间文学著称不仅具有民族特性童話故事德意志民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雅各布·格林德语语法语文学也是民族浪漫主义的具体操演旨在揭示深藏德意志精神类型亦即格林体民族遗产文学创作的结合既可回溯民间叙事传统又在文学改编得到丰富尤其是威廉·格林对童话的刻意赋予真正的诗性品格开创书面童话风格为了追求简单朴素叙述风格统一的童话格调形式格林兄弟对自己搜集和别人邮寄给他们的童话文本做了净化和修饰我们把格林童话看做民间故事提炼那是格林兄弟创作是他们催生出的一种现代民间文学体裁对于今天的解读来说格林童话是否根源的问题它们确实根源民俗似乎已经无关紧要

 

 

 

 


[1] Wilhelm Grube, Zur Pekinger Volkskunde, Berlin: W. Spemann, 1901.

[2] 著名汉学海尼士Erich Haenisch格鲁白氏所著之《北京民风》实为极有价值之模范作品。德国以外之汉学家,亦无人能出其右者。见海尼士著、王光祈译《近五十年来德国之汉学》,载李雪涛编《民国时期的德国汉学文献与研究》,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第(24-4128页。

[3] 傅吾康《中国与西方》68页。Wolfgang Franke, China und das Abendland, Göttingen: Vandenhoeck & Reprecht, 1962

[4] Arthur H. Sm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anghai: North China Herald Office, 1890.

[5] 密斯《中国人德行》[Arthur H. Sm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张梦阳、王丽娟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195197页。

[6] Richard Wilhelm, Die Seele Chinas, Berlin: Reimar Hobbing, 1926.——两年后译本欧美产生了广泛影响Richard Wilhelm, The Soul of China, trans. by John H. Ree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28; London: Jonathan Cape, 1928.

[7] 格林童话》初版序言格林兄弟童话故事搜集记录和整理以及方法做了详细说。此外他们还简要说明了每个故事的来做了不注释评析

[8] Märchen des Mittelalters, hrsg. von Albert Wesselski, Berlin: Stubenrauch, 1925.

[9] Deutsche Märchen vor Grimm, hrsg. von Albert Wesselski, Wien: Rohrer, 1938.

[10] 参见德格何为格林兄弟赐予民俗得于民俗之物,第69-70Linda Dégh, What Did the Grimm Brothers Give to and Take from the Folk?, in: The Brothers Grimm and Folktale, ed. by James M. McGlathery et al.,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 66-90.

[11] 布伦塔诺全集及书信33书信,第10Clemens Brentano, Sämtliche Werke und Briefe, Bd. 33: Briefe V, hrsg. von Sabine Oehring, Stuttgart: Kohlhammer, 2000.

[12] 尔特波利夫卡林童话注释4Johannes Bolte und Georg Polívka, Anmerkungen zu den Kinder- und Hausmärchen der Brüder Grimm, Bd. 4, Leipzig: Dieterich, 1930.



版权所有 NBA线上开户【中国】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